【一刻值千金】——大可奇壶书刻艺术精·品展

2022-09-13  来自: 大可艺术 浏览次数:425


一刻值千金

——大可奇壶书刻艺术精·品·展

 

主办:福州市诏安商会、诏安在榕乡亲经济文化促进会

承办:福建省尔雅茶文化史博物馆、园美术馆

地点:福建省尔雅茶文化史博物馆(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金岩路56号1栋1层)

时间:2022年9月10—25日


【特别提醒】应广大艺术爱好者建议,展览时间顺延至国庆节后。请大家告诉大家,欢迎光临指导!

——大可奇壶书刻艺书经·品·展组委会


奇壶书刻


紫砂壶文化渊源流长名家辈出,传世佳作更是不胜枚举。后人若要推陈出新,不可不谓难如登天。


奇壶书刻


世人知大可是“书法家”“篆刻家”“国画家”“诗人”“学者”“作家”……然大可zui令人瞩目的,实为书刻艺术在竹木、陶瓷、银铁、寿山石等材料上的实践与创新。此等创举,成就了大可“中国寿山石书刻创始人”“中国奇壶书刻创始人”的美名。


奇壶书刻 

“奇壶世界本凡尘,首·创犹须谢众亲。图录加文成专著,感恩天下有心人。”《大可奇壶诞生记》一书后记曾赋此诗一首,阐释了大可创新紫砂壶书刻的心路历程。

艺术之路千万条,年近五旬的大可数十年如一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摹万名师,苦苦探寻、开拓自己想走的那条路。近十余年来,大可聚焦于紫砂壶文化研究,醉心于紫砂壶书刻的探索,将毕生所学之书法、国画、篆刻、诗词、现代书刻等艺术精华融入紫砂壶书刻之中,遂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世称“奇壶”。

福建省人大书画院叶双瑜院长欣赏大可奇壶书刻后,不禁挥毫点赞:“制壶名家数宜兴,刻壶大师在闽都。”

 奇壶书刻


大可奇壶,所“”有

一奇在“新”。

天下事唯创新zui难。紫砂壶古往今来名家辈出:龚春、赵梁、元畅、董翰、时朋、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陈明远、邵大亨、顾景舟、陈曼生、任淦庭……都是开一时风气之先的大家。大可在紫砂壶书刻创新路上,选择了难度ji大的紫砂熟刻技艺,几经失败又锲而不舍地摸索、尝试、完善,直至耗费十余年光阴,方蹊径独辟,成就“大可奇壶”之首·创技艺,丰富了紫砂壶之文化艺术。其奇在“创新”。


奇壶书刻


二奇在“工”。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省美术家协会zhu席王来文先生赞誉大可奇壶“艺玄工妙”,艺境之贵在“玄通”,工境之贵在“精妙”。作为一位头顶着书法家、篆刻家等头衔的艺术家,大可毅然放下身段,十余年来一心一意做“工匠”:刻壶、刻陶、刻木头、刻寿山石,几乎无所不刻;更甚者,近乎时时刻刻都潜心研习紫砂壶书刻,从泥料、制壶、烧壶到生刻、熟刻,进而自己建窑、烧窑……潜于渊,游于艺,将原本平凡的木、石、壶等刻画得艺趣纷呈精彩备至。工擅其事,遂化凡术至`臻为超凡脱俗。是为二奇。


奇壶书刻


三奇在“韵”。

艺术需技,更重神韵,谓之情趣盎然、意味深远。大可奇壶,zui奇在那嫣然的韵味。若是得见同样两把壶,一把未刻,一把经大可书刻创作过,当知大可奇壶之魅力所在。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人如此,壶如是。大可将其独·创的汉字第六体——奇书(俗称草篆),巧妙运用在奇壶书刻之中,线条、文字随形赋势顺心而变,再精心配搭上大可独·创的纹饰、自题的诗词,顿使大可奇壶脱颖而出,卓尔不凡。大可的一些代表作,经大可于宜兴自建窑炉中三天三夜柴火烧制,其线条、釉彩、落灰深得火之三昧,浑然天成,熠熠生辉,工神兼备,韵味悠长。

 

今应乡贤之邀,又欣逢中秋国庆,艺展佳节俱欢颜。

本次展览,系大可奇壶书刻首·次专题展,所展之作品皆是大可十余年来各个创作阶段的精·品力作,亦有不少经典代表作。

zui后,引大可诗一首,诚祝展览功成圆满。

紫砂一刻值千金,

实用传家总合宜。

窑变天·然皆出彩,

多些书刻更传奇。

壬寅年中秋佳节

大可奇壶书刻艺术精·品展组委会

 【大可山人简介】

新闻报道:

1中国新闻社报道

2中新网福建

3中国新闻网:当紫砂壶遇上二十四节气

4中国新闻网:当二十四孝刻上紫砂壶

5中国新闻网:国庆观艺展:紫砂书刻多奇丽

6中国新闻网:福州观艺展:“福”见紫砂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张炯佳先生、陈书侨先生、大可山人、黄方明先生、王金堤先生


奇壶书刻

谢超雄先生、大可山人


奇壶书刻

大可山人、朱永康先生

奇壶书刻

王文宗先生、大可山人、曾章团先生


奇壶书刻

大可山人、谢秀桐先生


奇壶书刻

卓斌斌先生、大可山人、马建荣先生


奇壶书刻

左起:徐小敏先生、张志刚先生、大可山人、朱永康先生、林德泉先生


奇壶书刻

左起:吴建福先生、许雁辉先生、陈燕平先生、吴惠聪先生、许克付先生、大可山人、涂建坤先生、王金堤先生、张森先生


奇壶书刻

张永生先生、大可山人


奇壶书刻许雁辉先生、林晓武先生、大可山人、胡洪林先生


奇壶书刻

大可山人、陈滨峰先生


奇壶书刻

大可山人、蔡满载先生


奇壶书刻

吴庭锵先生、大可山人、涂建坤先生


奇壶书刻

大可山人、黄家骅先生


奇壶书刻

马景禄先生、林博艺先生、大可山人、周玉婵女士、罗钦文先生


奇壶书刻大可山人、林惠溪先生


奇壶书刻

念琪先生、大可山人


奇壶书刻

吴演泗先生、赖文湧先生、大可山人、黄黎星先生、陈颖儒先生


奇壶书刻

大可山人、汪天亮先生


奇壶书刻

大可山人、林公翔先生


奇壶书刻

大可山人、吴演泗先生


奇壶书刻

大可山人、郑卫星先生


奇壶书刻

赖一郎先生、大可山人


奇壶书刻

许雁辉先生、大可山人、陈三元先生、吴金炎先生、林博艺先生


奇壶书刻

大可山人、吴顺勇先生


奇壶书刻

继良法师、宽量法师、大可山人、修林法师、觉道法师


奇壶书刻

王少莹女士、大可山人、黄琳先生


奇壶书刻

刘明云先生、林耀钦先生、大可山人


奇壶书刻

陈玉强先生、大可山人


奇壶书刻

张钧先生、大可山人


奇壶书刻

杨秋月女士、林利敏先生、大可山人、甘阳先生


奇壶书刻

黄方明先生、大可山人


奇壶书刻

张春煌先生、大可山人


奇壶书刻

林毅先生、大可山人、陈彤先生


奇壶书刻

黄小聪先生、大可山人、张理言先生


奇壶书刻

大可山人、周冀林先生


奇壶书刻

张进女士、大可山人


奇壶书刻

丁岚女士、大可山人、陈姬女士


奇壶书刻

大可山人与粉丝合影


奇壶书刻

丁羚芳女士、大可山人、融振法师(和他的两位朋友)


奇壶书刻

蔡辉辉先生、大可山人


奇壶书刻大可山人与粉丝合影


奇壶书刻

大可山人与鲍雯女士、陈开建先生一家人合影


奇壶书刻林大勋先生、林洪生先生、大可山人、蔡小明先生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主题:紫砂壶鉴赏

主讲:大可山人


奇壶书刻

品茗论艺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奇壶书刻奇壶书刻

嘉宾在欣赏大可奇壶

奇壶书刻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奇壶书刻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奇壶书刻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展厅一角


奇壶书刻奇壶书刻奇壶书刻奇壶书刻

福建电视台采访报道


奇壶书刻

奇壶书刻

海峡都市报记者专访


奇壶书刻

后继有人

奇壶书刻

师徒俩


奇壶书刻奇壶书刻


 

关键词: 奇壶书刻   紫砂壶熟刻   大可奇壶   紫砂壶  

大可,书法家、画家、学者、 诗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协刻字研究会理事。中国奇壶书刻创始人、汉字第六体奇书创始人、中国寿山石书刻创始人。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大可艺术 技术支持:北京华艺翰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客服热线:010-61090326 网站地图 XML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